与西华路,宝华路这种打着西关老字号,充斥着商业味道的美食街,我更喜欢位于市区闹中取静的德政中路。
熙熙攘攘的北京路就在附近,而这条街却保留了老城区的独特韵味,充满着生活的气息。
全长300多米的德政中路,汇聚了着众多低调的老字号与特色小店,似乎有一种承载着“我发现了别人不知道的美好”的优越感。
永远要排队——天添手撕猪手
天添手撕猪手,位于德政中350号,号称广州第一家手撕猪手。
小小门店,人气非常旺,类似烧腊店,一到傍晚高峰期,街坊都要排队斩料打包。
猪手是手撕成块的,Q弹爽口,咸香入味,和其他店铺的猪手对比,多了微微烟熏味道。
配有一小盒偏甜的酱油,可蘸吃或淋在猪手上,形成烟熏猪手的独特风味。
展开剩余82%咬下去肉质并不是很紧实,吃的是猪手,口感却更像豉油鸡。
53元一斤这么贵的猪手,能做到晚上6点就已经卖完了,可想而知多厉害。我觉得啊,唯一的缺点就是贵。
锅巴薄脆——陶园美食
向前走60米,来到德政中的310号,一定要试一下陶园美食的煲仔饭,现点现做,锅巴香脆是这家店铺的特色。
窝蛋牛肉煲仔饭,牛肉鲜嫩多汁,裹上淀粉后绵密爽口,窝蛋戳破后蛋液裹住米饭,酱汁香浓,锅巴薄脆喷香。
以前吃过很多次连锁店的煲仔华,也吃过芳村的铭泰煲仔饭,但我更喜欢陶园。
我认为合格的煲仔饭一定具备两个因素,“饭焦脆,饭干身”。
对于陶园是肯定的具备的,唯一缺点还是太贵了,想了想,贵不是他的缺点,而是我的缺点。
初代网红店——达扬原味炖品
吃了煲仔饭肯定要喝老火汤啊!
在陶园旁边就有一家专门做炖汤的老字号,那就是——达扬原味炖品。
达扬的总店是在前面的文明路,因为店铺小,街坊没有地方堂食,所以又在德政中开了一家分店。
这家店可以说是初代的网红店,在很多年前就入选米其林,他家的招牌是椰子炖盅系列,凭借真材实料,广受好评。
椰子炖竹丝鸡,椰子味和鸡的鲜味完美融合。用椰子做炖盅,确实在所有炖品店里是别具一格的。
加上广东人总是离不开汤汤水水,我想象不到那个人来到德政中不会进达扬尝试一下老火靓汤。
德政排队王——咏春葱油饼
在德政中,所有的老字号里,我认为“排队王”,一定是实惠兼口碑佳的咏春葱油饼。
因为老板曾是佛山咏春拳师,后来改行做葱油饼而得名。其制作手法干脆利落,有几分咏春拳的影子。
外皮酥脆掉渣,内里柔软蓬松,葱花均匀分布,香气浓郁。3元起卖,5元能吃饱,简直是性价比之王。
我每次路过都要加一杯2块钱的豆浆,与葱油饼搭配,非常解腻。有些人推荐可以蘸点辣椒酱,增添风味,下次可以试下。
咏春葱油饼是整条德政中路,最便宜的老字号,其他可以选择不尝试,这家店一定要。
正宗伊面——才福面家
最后说一下才福面家,与其他的老字号面馆不一样,他家是主打伊面。例如炸酱捞伊面,就有很多人推荐的。
才福的炸酱捞伊面比起外面店铺的拌面,伊面会劲道爽滑一点,搭配自制的浓郁酱汁,口感层次也丰富很多。
伊面因为是细长不断,寓意“长寿”,一般人是生日才会去吃的。所以在广州摆生日宴,除了寿桃,伊面也是一定要有的,如果是龙虾伊面,更体现主人家的诚意与品味。
他家的云吞面挺多人吃的,但我觉得一般般,如果一定要吃,建议分开点净云吞和净面,避免碱水面影响汤味,纯享高汤与云吞的鲜美。
citywalk——德政中路
德政路沿线附近有孙中山图书馆,毛主席担任过所长的农讲所,还有南越王博物院,和我们中国传统信仰的城隍庙。
路名是源于“官府行德政,有德于民”,是越秀区南北走向的主干道,分为北、中、南三部分,今天推文中的几家老字号店铺,就是位于德政中路。
道路格局形成于民国时期,但现在还留存有当时的骑楼建筑群,而且街边栽种榕树,多了一份市井的风情。
最后我想说,来广州citywalk,不一定是北京路,上下九的,或者东山口。如果可以,德政路也可以。
——后文——
上个月和朋友吃饭,我说平常喜欢搭地铁出广州。她问了一句是不是对西华路很熟悉,我刚想回话,被打断了。
这就是我写西华路推文的一个原因,在写之前还特意去一趟西华路找灵感。但是没有想过在某个平台有很大的回响,所以我厚着脸皮写下宝华路和德政北路这两篇。
写的推文是自发性,没有任何收益的,甚至还有投入大量的时间,换句话来说就是做着一件没有意义的事。
但就是这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才让人感受到片刻安宁,那么就足够了。
注:本文首发个人公众号——流云大叔
发布于:广东省杠杆平台app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