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家族在英国的控制范围远超普通人想象。 他们掌握着英国约30%的天然气供应市场,为740万家庭提供燃气。
控制着25%的电力分销市场,覆盖伦敦和英格兰东南部;还拥有超过5%的供水市场。
2010年是一道分水岭。 长江基建以58亿英镑收购法国电力公司在英国的电网资产,成立UK Power Networks。 这家公司十年后估值飙升至150亿英镑,租金回报率稳定在3.95%左右。
李嘉诚的商业版图里,稳定现金流是核心考量。 他偏爱收购带有前国企背景的能源企业。
英国《金融时报》曾统计,长实集团已成为英国最大的单一海外投资者,投资总额超过300亿英镑(约合2555亿元人民币)。
李嘉诚对英国的投资始于1991年,当时他收购了英国菲利斯杜集装箱港。 但真正的规模化进军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
2010年至2012年间,长江系完成三笔重磅交易:90.3亿美元收购英国电网,38.7亿美元收购水务业务,30.32亿美元收购管道燃气业务。
展开剩余77%2015年,和记黄埔计划以102.5亿英镑收购英国电信运营商O2。 若能成功,加上旗下已有的Three UK,李嘉诚将控制英国电信市场40%的份额。 但欧盟以反垄断为由否决了交易。
收购策略在2019年转向零售业。 长江实业以46亿英镑收购英国百年酒吧品牌Greene King。 这家创立于1799年的老牌企业拥有3100家酒吧、餐厅和酒店,80%物业具有永久产权。
李嘉诚在公告中解释:“酒吧行业仍有盈利和现金流,并将继续成为英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嘉诚偏爱基础设施投资的原因很实际:收益与通胀挂钩,旱涝保收。 他曾经总结:“我在30岁前,资产就已足够一家人一代人不需要再工作,但我停不下来”。
英国脱欧公投后,英镑贬值导致资产价格下跌。 李嘉诚反而加速布局。 经济学家梁海明分析:“在大家都恐惧的情况下,英国资产是相对比较便宜的”。
但英国投资并非一帆风顺。 Three UK在2018年营收仅增长1%,远不及和记电讯香港17%的增速。 屈臣氏旗下英国业务Superdrug同年税前利润下滑5%,业绩远逊于中国区。
政治风险始终存在。 2023年,和记黄埔与沃达丰的合并案遭遇英国国家安全审查。 英国议会中常有质疑声,认为外资控制的公用事业收费比本土企业高18%。
地产投资是长江系另一条主线。 2018年,长实斥资10亿英镑买下瑞银伦敦总部大楼5 Broadgate。 这栋建筑交易楼层面积达6.7万平方米,相当于4个足球场大小。
康沃斯码头项目标志着李嘉诚的长期主义。 2005年购地,2014年获规划许可,2020年动工,整个周期跨越15年。 项目计划建设3个公园、120家商店和2000个就业岗位。
科技投资是另一赛道。 2007年,李嘉诚与周凯旋成立维港投资,专注初创公司。 他先后投资Facebook、Siri、Deepmind等科技企业。
李嘉诚曾会见阿尔法狗之父,听课过程中数度激动站立。 他表示:“投资高科技会让人感觉变得年轻。 人工智能的未来一片光明”。
李嘉诚的英国扩张面临多重挑战。 英国电费过去十年上涨120%,民众抱怨外资控制导致费用高企。 水务公司被指将80%利润用于分红,忽视管道维护。
泰晤士河每年因管道老化泄漏6.2亿吨净水,足够200万人使用一年。
商业模式也遭遇本土抵抗。 康沃斯码头项目被指“缺乏保障性住房”。 居民团体质疑,在历史遗迹上建设豪华住宅是否值得。
香港经济学家梁海明指出,李嘉诚的海外投资存在另一层考量:“要扶持儿子李泽钜接班,必须让他向股东展现能力。 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江山是李嘉诚打下的,李泽钜需要海外战绩证明自己”。
根据长江和记2016年年报,欧洲收益占总收入49%,英国单独贡献21%。 这意味着李嘉诚商业帝国近半收益来自欧洲。
2015年长和系重组后,两家核心企业的注册地均从香港迁至开曼群岛。 这次重组将地产与非地产业务分离,长江实业地产专营地产,长江和记实业管理港口、零售、基建等全球业务。
有分析认为,李嘉诚偏爱英国是因为香港曾为英国殖民地,两地在法律、税收等商业规则上相近。 同时英国基建缺口巨大,政府欢迎外资投入。
但投资重心转移带来业绩差异。 2018年,长江基建旗下英国埃夫斯霍特铁路集团税前利润下滑39%。 与此同时,屈臣氏中国区销售额实现双位数增长。
资本无国界,但企业家有故乡。 当一位92岁的老人将半生积累投入另一个国家的民生基础,这究竟是一场精明的资本博弈,还是对某种价值认同的无声投票?
读者们不妨思考:如果连李嘉诚这样的商业巨子都需要通过全球分散投资来寻求安全感,那么普通人的财富又该如何自处?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发布于:江西省杠杆平台app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